厨余垃圾处理
“模式之争”
核心提示:生活垃圾分类,正在东莞刮起一阵“时尚风”。厨余垃圾处理,占据了其中“半壁江山”。然而,一直以来,就厨余垃圾的处理模式,在业内存在一定争议,集中与分散,究竟哪种更适合东莞?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国内外均没有“成功模式”。东莞采取“集中、分散结合”的方式,比较符合东莞实际情况和城市特点。不过,“模式之争”的背后,是对处理工艺的考究。集中处理主要采取厌氧消化技术,分散处理则包括高温堆肥、生物转化等多种技术,实际运作中各有优劣。
业内专家指出,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打造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的新模式,是东莞的当务之急。
集中处理,收集和运输存在难点
位于海心沙的麻涌垃圾处理厂三期(餐厨项目)
走进麻涌海心沙,东莞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就位于这里,这是东莞市作为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的首个项目,由凯时KB88官方网站集团下属的东莞市凯时KB88官方网站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规划收运处理餐厨垃圾300吨/天和地沟油10吨/天。
凯时KB88官方网站新能源餐厨垃圾收集专用车
凯时KB88官方网站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勇军告诉记者,自2019年9月正式投产运营,目前已与东莞超过600家机关单位、学校、餐饮机构等产废单位签订合作,目前负责东莞15个镇街的厨余垃圾的收运和处理。
麻涌餐厨垃圾处理厂收运处理监控平台
在处理厂的监控大屏上,包括合作单位、每一辆厨余垃圾收集车的行踪路线、各镇街的厨余垃圾收运实况等信息,都一目了然。“每辆车走到了哪里,收集了多少厨余垃圾,下一站前往何处等,通过这个系统都可以实时监控和掌握。”邓勇军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一共有57辆厨余垃圾收集车,收运回来的厨余垃圾进行分选后,再通过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沼气,经过提纯后变成天然气,并入燃气管道循环再利用;分拣出来的塑料、废渣及其它杂物,则送入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臭气经厂区负压系统收集处理后协同焚烧,沼液则送入污水处理系统达标处理排放,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且污染防治设施能够稳定安全运行。
存放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气罐
除了麻涌垃圾处理厂三期(餐厨项目)之外,由东莞水投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市区有机资源再生利用工程亦在紧密锣鼓地建设之中,项目位于南城石鼓污水处理厂内,处理规模200吨/日,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目前近期工程已建成投用,日处理能力可达100吨/天。
麻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办公区一墙之隔,环境整洁,无异味
在这些集中处理点,每一个环节都兼顾了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然而,每个硬币都有它的两面,记者调查发现,相对于单纯的填埋,或直接无害化焚烧等处理方式,厌氧发酵工艺确实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实操中,却存在多个攻坚难点。
首先是收集。厨余垃圾的来源主要包括居民小区、餐饮机构、各单位及相关机构食堂。居民小区方面,由于垃圾分类深入推进仍处于起步阶段,分类意识尚未形成,很多小区居民依然是“一包扔”;一些餐饮机构,对厨余垃圾合法处置工作不理解,加之尚存利益关系,导致不愿按照正规渠道处置厨余垃圾,有的甚至流入了养殖、地沟油提炼等非法领域;单位和机关饭堂,在一些行政手段干预下,相对较为配合。邓勇军坦言,麻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可达300吨,目前距离满负荷运行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目前每天收集回来的仅150吨左右。
其次是运输。相对于其他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存在含水量高、易腐烂、臭味重等特点,因此需要特殊的运输技术手段,配备专用的厨余垃圾运输车辆,设备投资较大;与此同时,麻涌地处水乡区域,与很多镇街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从而也推高了收运处理的成本。
分散处理,安全和环保较为关键
正因如此,东莞明确提出,采取“集中、分散结合”的方式,多种工艺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除了麻涌、市区两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同步在各镇街的社区、农贸市场周边等建设39座就地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日均不低于20吨。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镇街都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位于东城牛山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
位于东城牛山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该基地由东莞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与广东慧道溢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运营。走进这个同沙公园附近的基地,里面有鱼塘、菜园子,旁边有一栋密闭的建筑,真正的玄机就在其中。“我们采用的是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技术,收集回来的厨余垃圾,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用来养殖黑水虻这种虫子,虫子可以做成饲料、植物肥料等。”广东慧道溢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何敏桢指着密闭处理厂告诉记者,里面其实就养着黑水虻,这种虫子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该处理技术正是利用腐生性昆虫生长代谢的原理,利用黑水虻“吃掉”厨余垃圾,1吨厨余垃圾约能得到鲜幼虫200千克、虫沙(或加工成肥料)200千克,既能用于养殖业饲料,还能用于园林养护、果蔬肥料等,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相对其他方式产生的二次污染较小,产出物可基本实现完全资源化。
一排排的架子里养满了黑水虻
利用黑水虻“吃掉”厨余垃圾
“黑水虻具有繁殖迅速,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等特性,能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何敏桢把记者领到菜园子,只见有的菜苗长得粗壮,有的则细弱,她说粗壮的都是用了黑水虻加工而成的肥料。虽然黑水虻处理工艺将可循环利用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但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业内人士就认为,如果厨余垃圾受到了污染,虻虫食用后加工成饲料,有传导到食物链顶端(人体)的风险。与此同时,记者现场采访时,由于厂区密闭性工作未完工,且还处于调试状态,确实也闻到了一阵阵恶臭,所幸基地位置偏僻,后续通过加强负压除臭也基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将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养虫产生的废水,则直接被送入到一墙之隔的废水厂处理。“选址较为关键,以废水处理为例,如果旁边没有废水处理厂,废水处理的成本就大大增加。”
东城牛山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采用的是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技术
“虻虫处理工艺近年来兴起,已经在多地推广,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业内专家表示,虻虫处理工艺属于生物转化处理的一种,包括黑水虻、蝇蛆、蟑螂养殖等均能实现。但目前大多以农业养殖为主,工业化养殖正在探索中,养殖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产业链还未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也还不太明朗。
扎根社区,“万江模式”引人关注
与东城牛山所不同,万江坝头社区则直接将处理设施设置建在了居民区。这是一个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由坝头社区投入80多万元建设,可就地处理社区每天产生的3吨厨余垃圾。相对于别的镇街,万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即每一个社区都建设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实现厨余垃圾不出村。目前,万江多个社区都建有就地处理设备,整个街道日处理量已达20吨以上。
万江谷涌社区厨余垃圾示范中心
采访中,坝头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厨余垃圾运到这里后,经过分拣、除臭,再经过粉碎、压榨、脱水、发酵等工序后,就变成有机肥。目前,有机肥转化率为20%,也就是500公斤厨余垃圾仅转化100公斤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用于社区绿化,小部分会赠给居民种菜种花。
记者留意到,坝头社区处理中心建在一栋旧居民楼,占地约150平方米,看上去不但干净整洁,而且也没有产生臭味。社区相关负责人拿出一份证书说,他们的这个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2020年环卫行业典型案例”,而坝头社区垃圾分类项目也被该协会评为“示范案例”。这在东莞乃至全省的社区一级,尚属于首例。坝头社区处理中心就建在居民区,环保监测必不可少,废气、废水等必须是达标后才可排放。
万江坝头厨余垃圾处理中心
将厨余垃圾处理下沉到各个社区,让社区成为处理的“主角”,这一模式取得了实效,也收获了点赞。“坝头这种处理工艺,就是高温好氧堆肥,对于小规模、分散式的厨余垃圾处理来说,高温好氧处理具有绝对的优势。”一名业内人士透露说,但这种技术在业内同时也存在一些公认的不足,如能耗高、废水和废气较难达标排放、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堆肥产品无市场需求等,这些不足一方面是技术本身原理导致,另一方面是规模小无规模效应导致。
记者了解到,东莞绝大部分镇街的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均采用了高温好氧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从日均20至40吨不等。东莞去年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全国各地很多相关企业蜂拥而至,而建设投入的经费,也因镇街或社区经济实力存在差异。“一些企业资质暂且不论,关键是如何保证其技术水平?”一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层面尚无针对厨余垃圾处理的行业准入制度,在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上,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相关机制和政治智慧。
记者手记:提高处理能力切莫丢下安全和环保
东莞厨余垃圾处理,向左还是向右?集中与分散,两种模式可谓各有千秋,问题关键则在于,如何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提高东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以跟上全市垃圾分类总体步伐。
众所周知,集中处理厂,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收集和运输存难,但处理规模大、无害化程度高、较好实现固体废物“三化”处理的原则;分散式处理设施,虽然建设周期短,投入适中,能迅速跟上东莞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却存在安全和环保的隐患,其中的生物转化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政策尚未明朗。这也就是说,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关键是如何将厌氧消化、高温堆肥、生物转化等多种技术的优势最大发挥,劣势尽可能压缩,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扬长避短。
在黑水虻虫沙加工成的肥料滋养下,鲜花格外艳丽
对于集中处理而言,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源头减量,推进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大幅度减少混合收运、混合处理的现状,同时严格执法,建立强制考核指标,并对非法收集和处理,尤其是对厨余垃圾被用于原料生产、食品加工、畜禽养殖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至于分散式处理,须尽快出台分散式准入机制和建设标准,加强环保监察,确保环保达标,形成考核制度和监管制度,保证项目对环境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没有影响。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分散式厨余垃圾运输、处置过程核发经营许可证,并明确集中式与分散式厨余垃圾收运与处置的界定范围,严格规范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置界限,以免日后的市场竞争中乱象丛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田恩祥